2019年9月6日,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将再迎来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辰。褪去夏日的燥热,张昊辰将以他特有的沉稳冷静、颇具个人想法的曲目设计,为北京观众献上一场分量十足的演出,据悉,本场音乐会也将是张昊辰此次全国巡演的第一站。德彪西、舒曼、布列兹、李斯特,引领法德音乐的突出作曲家、改写音乐史的标志性曲目,张昊辰将带领观众跨越时空,感受音乐家之间的巅峰对话。
张昊辰对音乐的真知灼见不仅体现在对每首乐曲的思考,也体现在对整体曲目的安排设计上。在他看来“曲目的安排是艺术家的某种声明,能够传达对音乐的态度和追求的本质。”本场音乐会中,张昊辰选择了德彪西《意象集II》、舒曼《幽默曲》、布列兹《第一钢琴奏鸣曲》、李斯特《B小调钢琴奏鸣曲》,全场曲目以法、德作品交错出现,不同风格的全然呈现,带领观众饱览法式客观精致与德式浪漫抒情的二元魅力。而在法国作品与德奥作品之间,钢琴家也精心摘选了风格各异、极具时代性的传世佳作。在这双重二元对立曲目中,张昊辰努力寻求一种时空“对话”,“以求能碰撞出惊奇的共鸣”。
德彪西《意象集》是作曲家标题性小品的汇集,色彩斑斓的和声、丰富多变的织体显示了德彪西对传统技法的理性“玩弄”。受浪漫主义文学家霍夫曼与尚·保罗的影响,舒曼首次以幽默曲为标题,而这个“幽默”不单单指风趣诙谐,也代表了有无限可能的对比。在《幽默曲》中,舒曼用七个独立的段落组成套曲,表达他内心极端复杂纠结的个人情感。布列兹《第一钢琴奏鸣曲》是20世纪中叶无调性音乐的杰出代表作,严密的数学构思与主观、狂放的情感相结合,无论在演奏和还是接受上,对钢琴家和观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《B小调奏鸣曲》是李斯特少有的无标题作品,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技法是当时极具先锋的创作手段,张昊辰将在充满戏剧性张力的音乐中,带领观众感受李斯特“不伦不类”的“现代音乐”气质。